主权AI与国家文化符号:打破壁垒的未来之路
舒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多处提及“人工智能”。如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求“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要求“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主权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是新时代国家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主权人工智能”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后被频繁提到的概念。它指的是,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用符合本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等的数据训练大模型,支持本地产品形成生态系统等,并且符合本国的主流价值观。通俗地说,就是借助AI编纂整个国家的文化、社会智慧、常识、历史等各类数据。“每个国家都需要建立主权AI来实现智慧的生产”。
事实上AI已经成为了国家认同和连续性的一部分,是新时代下国家主权的延伸。因此,构建主权AI基础设施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同时主权人工智能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利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和数据生产人工智能的能力。
这些年,我通过人工智能的连续性创作,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建立“基础设施”,不断将我国文化、语言融入到大语言模型之中。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着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同时,越多的数据、场景,越能让大模型更实用。
打造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是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的有效方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通过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指明了方向。
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既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文艺以及社情民意等多个领域,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作深入持久的研究推进,需要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参与,更需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进行富于激情的艺术创造创新。
国家文化符号塑造和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在社会运行中是一个彼此蕴含、相互促进的有机过程,打造新的国家文化符号可以生动地转化为话语叙事体系中的基本理念;同时,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也能够演化成国家文化符号,甚至是超级文化符号。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推动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标识体系
在新时代中国无与伦比的社会实践加持下,充满无比强劲的社会生命力,不仅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也同时成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基础性核心理念,正演化成新时代中国的超级文化符号,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说服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
基于主权人工智能的基础开发,从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国家文化符号的塑造,既要充分认识其功能作用及其激发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性,又要把握好其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性。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标准,从艺术表达、社会实践和国际传播等多个不同维度,切实推动国家文化符号塑造的创造创新。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的思想内涵。要发挥好文化符号的社会功能作用,只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正确理念,才会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真善美传递给人们,发挥文化符号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正向激励作用。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表达。让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在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中孕育生长,成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最佳打开方式,成为亲近中华文化、走进中华文化的最便捷的门径通途。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的社会实践意蕴。只有紧扣时代脉搏,贴近普通人的情感,把文化符号的种子深植在社会实践的沃土,最富有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才会在火热生活营养中生根发芽、生长壮大。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的艺术创意表达。文化符号塑造是最要求艺术灵性。要让文艺作品成为超级符号,就更应该遵循艺术规律,打开心胸视野,放飞艺术想象,找到让世界各民族心领神会通俗易懂的观念和创意。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的视觉冲击力。符号塑造要符合社会心理和传播规律,作品的制作乃至各方面细节都可能关系符合塑造的成败。必要的大尺寸和大体量有利于保持作品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中华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引起关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
要把握好国家文化符号社会生命的持续维护。文化符号诞生后需要社会公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和传播,在不断打磨中丰富其意蕴内涵,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养分中继续生长,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加持中不断壮大。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艺术创作聚焦在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中,我们就可以依托中国话语中国叙事的核心理念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种子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